汕頭大學發(fā)展歷程
上世紀80年代,潮汕地區(qū)地狹人稠,工業(yè)基礎薄弱,大學資源更是一片空白。為解決潮汕地區(qū)高等教育匱乏的問題,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建立汕頭大學,為潮汕地區(qū)、廣東省乃至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動能,也使“海濱鄒魯”文化昌盛的美譽得以延續(xù)。
自1981年成立以來,學校始終發(fā)揚“改革創(chuàng)新,先行先試”的辦學傳統(tǒng),秉持“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育人理念,踐行“精細培養(yǎng),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培養(yǎng)滿足國家和社會需要,具有奉獻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際視野,“有志、有識、有恒、有為”的高質量人才。經(jīng)過四十余年的建設和發(fā)展,諸多改革經(jīng)驗得到國家的肯定、支持和推廣,被譽為“中國高校改革的試驗田”。
1981年8月26日,國務院批準成立汕頭大學。
1983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同年9月,教育部批準汕頭醫(yī)學專科學校并入汕頭大學,設為汕頭大學醫(yī)學院。
1984年1月1日,舉行奠基典禮。
1986年6月20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李嘉誠時指出“汕頭大學要辦得更加開放一些,逐步辦成國家重點大學”。
1987年2月10日,成立校董會。
1990年2月8日,舉行落成典禮。
1991年,被列為第一批本科招生錄取院校。
199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1996年12月,通過國家“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8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2001年,全面啟動學校綜合教育改革。
2001年,啟動“陽光財務”改革探索。
2001年,設置“基礎醫(y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02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2年,啟動學分制和英語提升計劃改革。
2002年,推行“系統(tǒng)整合”醫(yī)學培養(yǎng)模式。
2003年7月,通過“九五”“211工程”整體建設驗收。
2004年10月,順利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
2005年5月,通過ISO9000/14000質量/環(huán)境一體化認證。
2006年6月,順利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整體驗收。
2006年,推行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探索。成為CDIO國際工程教育合作組織唯一中國成員,引領中國CDIO教育改革。
2007年4月,名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yōu)秀行列。
2007年,在“2007年中國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競爭力排行榜”中,列全國第53名、綜合性大學第14名。
2007年,推行教師年薪制改革。
2008年,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2008年,獲教育部批準成為新增開展碩士推免生工作高等學校。
2008年,在“2008中國高校Nature & Science論文排行榜”中,列全國第8名。
2008年,設立至誠書院,開展本科全程住宿學院制改革試點工作。
2009年,探索建立包括系統(tǒng)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三個方面的整合思維理論和訓練體系。
2010年,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0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首批高校。
2010年,在“2010中國高校Nature & Science論文排行榜”中,列全國第9名,為廣東省唯一入榜高校。
2011年,列為廣東省自主辦學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2011年,面向2011級新生開設整合思維核心課程,探索建立汕大整合思維教學模式框架。
2012年,將公益課程列為全校本科生必修通識課程。
2012年,商學院工商管理大類本科專業(yè)通過EPAS國際認證,為亞洲第一所大學本科專業(yè)通過該認證。
2012年,在“2012中國高校Nature & Science論文排行榜”中,汕大論文篇均被引次數(shù)全國最高。
2012年,化學、臨床醫(yī)學等2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shù)據(jù)庫)全球排名前1%。
2012年,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李嘉誠基金會簽署協(xié)議三方共建汕頭大學。
2013年,列入教育部“香港高校與內(nèi)地高校師生交流計劃”。
2013年9月29日,與以色列理工學院簽署共同創(chuàng)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合作備忘錄。
2014年5月,土木工程專業(yè)通過住建部本科專業(yè)評估認證。
2014年12月,Nature官方網(wǎng)站公布“中國Nature和Science雜志TOP研究機構”,汕大位列第18位,為廣東省唯一入選榜單高校。
2015年2月,商學院全部本科專業(yè)通過EPAS國際認證。
2015年4月9日,獲教育部批準與以色列理工學院合作籌備設立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2015年7月,“化學與材料學”“感染性疾病研究與防治”和“綠色海洋產(chǎn)業(yè)技術學科群”等三個學科項目獲批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2015年,首次進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列601—800位,是廣東三所進入該排行榜的高校之一。
2016年秋季學期,三所住宿學院(知行書院、思源書院和弘毅書院)正式投入使用。
2016年,被QS世界大學星級評定為四星級大學,其中,教學水平、就業(yè)能力、校園設施、包容力四個單項評定為五星(最高級)。
2016年12月5日,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獲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
2016年12月,“病毒學與新發(fā)傳染病國際合作聯(lián)合實驗室”獲教育部批準立項建設,成為汕大首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lián)合實驗室。
2017年4月,首次入榜“2017年世界年輕大學排行榜”,列第151—200位,是中國大陸入榜的兩所高校之一。
2017年5月12日,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姜虹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暢談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汕大模式”,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2017年9月11日,與意大利馬爾凱理工大學聯(lián)合建立廣東首家中意聯(lián)合研究中心——藻類研究中心。
2017年11月1日,作為共同牽頭單位之一,組織召開全國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聯(lián)盟和CDIO工程教育聯(lián)盟主辦的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工作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
2017年12月,李嘉誠基金會決定未來8年再捐贈20億港元,同時省政府除正常撥款外配套8億元(每年1億),支持汕大加快發(fā)展。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揭牌活動在廣以北校區(qū)舉行。
2018年1月8日,汕頭大學管軼團隊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2018年1月18日,汕頭大學四名女生組成的“功夫茶茶”劃艇隊伍成功劃渡大西洋,并一舉打破四項世界紀錄。
2018年4月23日,成立生物醫(yī)學工程系。
2018年11月4日,獲批成為廣東省首家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驗示范校。
2018年11月8日,位列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4個學科(臨床醫(yī)學、化學、海洋科學、數(shù)學)入選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
2018年12月,兩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12月,國際學院舉行揭牌儀式。
2019年1月10日,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掛牌儀式在汕頭大學舉行。
2019年1月22—24日,召開第五次黨代會,會議確定未來學校發(fā)展定位是“一所文理醫(yī)工融合發(fā)展,突出學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學”,并確立了從現(xiàn)在到建校60周年前后學校發(fā)展“三步走”戰(zhàn)略安排。
2019年5月,商學院正式獲得BGA會員資格。
2019年6月,李嘉誠基金會助力汕頭大學教育改革,首推本科生學費全額獎勵計劃。
2019年7月,承辦第13屆亞洲科學夏令營活動,這是該項目首次在中國內(nèi)地舉辦,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300名師生參與本次活動。
2019年7月,東校區(qū)暨亞青會體育場館項目正式啟動。
2019年9月,過渡校區(qū)正式投入使用。
2019年12月,首個校企共建產(chǎn)業(yè)學院——汕頭大學創(chuàng)新設計產(chǎn)業(yè)學院掛牌成立。
2020年1月,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7個專業(y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
2020年4月,成立公共衛(wèi)生學院。
2020年7月,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0年12月,獲評“廣東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示范學校”。
2021年8月,濱海智慧城市交叉學科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
2021年9月,獲評廣東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高校。
2021年11月,環(huán)境科學與生態(tài)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2年3月,獲批成立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汕頭大學研究基地。
2022年5月,植物學與動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等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2年7月,成立化學化工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
2022年10月,東海岸校區(qū)啟用。
2023年3月,入選廣東省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chuàng)建和質量創(chuàng)優(yōu)工作“黨建工作示范高?!迸嘤齽?chuàng)建單位。
2023年3月,藥理學與毒理學、材料科學等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3年7月,汕頭大學9門全英慕課經(jīng)由“學堂在線”出海,推動中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全球共享。
2023年7月,成立數(shù)學與計算機學院。
2023年9月,社會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4年3月,9位教師入選愛思唯爾“2023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2024年8月,汕大師生赴甘肅開展“重走長征路”黨史學習教育。這是自2021年以來汕頭大學連續(xù)四年開展“重走長征路”系列活動,成為國內(nèi)已知的唯一長距離徒步完成以上長征路線的高校團隊。
2024年9月,微生物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汕頭大學ESI全球前1%學科數(shù)達到11個。
2024年9月,32位學者入選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